11月24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卢少勇教授应生命科学学院邀请在科学会堂二层报告厅作了题为“湿地及其在水质改善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文理学院院长毕润成出席报告会,学院部分师生参会交流。王祎玲副院长主持会议。
卢少勇教授指出湖泊等水环境的富营养化给人类带来诸多损害,如环境、生态和经济等方面的损害。富营养化的原因和控制途径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关注。我国针对水环境的富营养化问题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氮是引发水环境富营养化的主要营养物之一。外源氮负荷(分点源和非点源两部分)是水环境污染负荷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应用于收集系统欠缺的非点源污染的治理时成本过高。人工湿地是有效削减水环境中外源氮负荷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处理非点源污染源带来的氮负荷时更是如此。人工湿地具有氮去除效果好、耐冲击负荷能力强、投资低和生态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人工湿地非常适合于水环境富营养化的防治。人工合理导向的湿地的氮去除效果通常优于天然湿地。合理的设计(填料的搭配、植物物种的配置以及布水和集水的优化)对人工湿地系统中氮去除的改善有重要影响。合理的运行,如有效的水位控制,正确的植物培育、合理的植物收割等,能有效地改善湿地中的氮去除。
王祎玲副院长作了总结发言。她指出卢教授的报告为我院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指明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方向,解决了广大研究生心中的困惑。与会的师生积极提问,整场报告互动精彩,讨论热烈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