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晚,山西大学张峰教授应我院邀请在3号楼三层会议室作了题为“Application of species, phylogenetic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 to the evaluation on the effect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n biodiversity”的报告。王祎玲副院长、部分教师及学生聆听了此次报告。王祎玲副院长主持本次报告。
张峰教授指出无序的生态旅游开发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造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紊乱、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水土流失等。张峰教授的研究团队在历山舜王坪山地草甸,沿海拔梯度在距游径不同的距离布设了4条样带进行草本样方调查。在这里选取物种多样性、谱系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作为量化生物多样性不同方面的指标,综合分析、探讨生态恢复前后三种生物多样性指数的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如何的。研究结果表明,实施生态恢复工程后,物种多样性(S, H’)和功能多样性(FRic, FEve)整体上有极显著的增加(P<0.01),极显著增加的区域主要是样带1和2的中低海拔区域,这一区域也是人类干扰最为严重的区域。而谱系多样性(AvTD, VarTD和AvPD)整体上变化不显著(P>0.05)。生态恢复前人类活动对样带间生物多样性的差异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但生态恢复后这种差异有所减小甚至无显著差异。生物多样性指数在海拔区段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0.05)。生态恢复前后,海拔与各指数间的相关性变化不大。张峰教授研究表明物种多样性、谱系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可以很好的从物种水平、系统进化和功能属性方面反映生物多样性的不同特征。剧烈的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有显著的影响,包括物种数的下降、发育系统结构的失调以及功能属性的丧失。合理、即使的生态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缓解和改善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影
王祎玲副院长对本次报告做了总结。她指出张峰教授将统计学与环境生态学结合到一起,做出了重大的研究成果,启迪我院师生多方向合作的科研思路,为我们学院科研指引了新的方向。同时,王院长欢迎张峰教授有机会再次莅临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指导我们学院特别是生态学方向的研究与学习。
张峰,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副所长,曾留学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现为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植物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数量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研究,承担纵横向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160多篇,出版著作9部,获山西省科技进步1等奖3项。
|
王祎玲副院长主持报告 |
|
张峰教授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