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白逢彦研究员应我院邀请在3号楼三层会议室作了题为“白酒酿造微生物的群落组成、演替与功能”的报告。安建梅副处长、王祎玲副院长、部分教师及学生参加了此次报告。王祎玲副院长主持本次报告。
白逢彦研究员指出微生物是中国传统白酒酿造的核心技术。不同的制曲工艺,不同的窖酿工艺,培育出独特的微生物优势种群,形成独步世界的香型各异的中国白酒。微生物对白酒酿造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微生物技术在中国白酒的优质高效、安全健康、智能制造和环境保护等多个产业升级换代领域都将发挥重要作用。白逢彦研究员团队以茅台、汾酒等国内名酒酿酒酵母为研究对象,根据形态、菌株ITS1区、ITS1P区的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进行聚类分析,挑选不同带型的代表性的菌株进行了详细的常规和分子分类学研究。以分离得到的酿酒酵母菌为研究对象,对其核糖体RNA基因间隔区IGS1中的高变区进行SSCP分析,结果表明酿酒酵母菌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对不同来源的酿酒酵母菌的进行多基因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揭示了不同香型白酒的酿酒酵母与其他来源的酿酒酵母菌的群体演化关系,属于一个独立的驯化群体,与原始森林来源的野生菌株存在明显的群体分化。白逢彦研究员的研究结果增加了酿酒酵母菌的数量及来源,对酿酒酵母菌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也为国内酵母菌多样性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丰富的菌株资源。
王祎玲副院长对本次报告做了总结。她指出白逢彦研究员详细介绍了我国白酒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微生物技术在白酒行业的广泛应用,丰富了大家知识,拓展了大家对酿酒酵母的认识,从酿酒酵母角度向我们阐述了微生物技术的应用。白研究员以自身研究经历启迪我们任何重大研究成果的取得都需要脚踏实地潜心的研究,指引我们学院研究人员树立正确的科研态度。
白逢彦,博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酵母菌资源、分子进化和基因组学研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中国菌物学会秘书长、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际酵母菌委员会委员、国际酵母菌系统学和命名法委员会委员、国际微生物学会联盟(IUMS)真菌与真核微生物学部执委。兼任国际SCI期刊《Yeast》和《Mycoscience》编辑。参与了国际酵母菌研究领域权威专著和工具书《The Yeasts, a Taxonomic Study》第5版(Elsevier,2011)的编著,并以共同主编身份主持该书第6版的编著。
|
王祎玲副院长主持报告 |
|
白逢彦研究员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