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生命科学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

发布日期:2009-06-06     浏览量:

根据校党委《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现进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二阶段(分析检查阶段),这个阶段既是学习调研阶段的深化,又是整改落实阶段的基础,是承上启下、把认识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的关键阶段。为了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学院在组织院领导班子和全体党员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先后召开系主任及各科室主任座谈会、教工支部座谈会、教师代表座谈会、本科生及研究生代表座谈会,发放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征求意见表》,围绕学校《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八个问题,征集影响学校、学院科学发展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共收集整理师生关于学院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6大类,共140条。同时。学院先后召开了4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3次党政联席扩大会议,集中分析了影响和制约学院科学发展的问题和师生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实事,并对查摆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形成了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评议稿。

一、学院班子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凝聚的发展共识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促进学院各项工作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世界观和重要方法论。学院领导班子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形成了以下共识:

1、要实现学院科学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创建教学科研平台,培养优势学科,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的发展目标,全面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近年来,我们从学院发展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学院所有工作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不发展就不能很好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2、要实现学院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本科和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必须牢固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价值、使命、责任综合兼备的精英人才;必须牢固确立以教师为本的办学理念,建立一支人员精干、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员工推进学院的全面发展。

3、要实现学院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事在人为,必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尤其要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形成以老带新,年龄结构与职称比例合理的学术梯队;必须重视教学科研的等效评价,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发挥教师的特长,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培养学生既掌握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良好的现代管理知识和能力,为社会输送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教学条件和科研平台是学院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科研平台的提升是学院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础性保障。

4、要实现学院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学院领导班子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指导工作,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增强统筹协调的能力,处理好领导、管理和服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建设的关系,处理好各学科、各专业的协调发展,经常倾听师生员工的意见,实行科学管理和民主决策,加强制度政策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效能。

二、党的十六大以来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取得的主要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主要进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生命学院在校党委、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辛勤工作,促使学院不断发展,办学规模显著扩大,综合实力持续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声誉日益提高。具体体现在:

1、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规模持续扩大,学院目前共有教职员工98人,其中专任教师78人。教师中共有博士32人(包括在读博士),获硕士学位者52人;所有青年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的学位。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33人,其中有两名山西省"教学名师",四名校级"教学名师"。达到了学校"十一五"规划中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求。

2、办学层次

办学层次稳步上升,学院下设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科学基础、农艺和动物科学5个系,8个本科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科学教育、小学教育(理科综合)、园艺学、园林学和动物科学),学院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等方面一直处于学校领先地位,连续五年在学校的教学检查评比中被评为"先进单位"。

生物科学专业2005年被评为"山西省品牌专业",2008年又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是目前山西师范大学仅有的两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之一。学院还有1个校内实习基地,7个野外教学实习基地。

目前我院有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植物学、生态学、课程与教学论(生物)和教育硕士);硕士生导师10 人,硕士生80人。

3、科研水平

学院有2个研究所(生物多样性研究所、细胞工程研究所)、15个教学实验室、2个标本室、1个资料室、1个电脑室,使用面积达到2173.5平方米。实验室配备有各种仪器设备1506台(件),总价值900余万元,2005年被山西省教育厅评为"山西省基础示范实验室"。学院教师先后主持并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课题子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九五" "八五"攻关项目5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出版专著19部、教材8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和一级刊物发表论文110多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20多篇。目前还承担省级、校级科研项目31项。

4、学生工作

我院学工组确立了"人才培养为中心,学风建设为重点,素质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领先、管理从严、服务到位"的工作原则,形成了与专业紧密联系、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学生工作特色,建立了召开新生家长见面会等信息沟通平台,以大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济困助学教育与服务、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学生素质拓展和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指导与服务等五项重点工作的工作格局。学生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现有在校本科学生1509人(高职101人,文理生科209人)。学生考研率连年在35%左右,园林、园艺专业的考研率更是高达50%以上。学生的就业率数年来一直在85%左右!我院学生校外科技作品曾代表我校荣获国家级"挑战杯"竞赛三等奖,是迄今我校获得的最高奖项。

5、党建工作

学院现有5个党支部,329名党员,其中教工党员45人,学生党员183人,流动学生党员173人。学院党委一直坚持党员学习教育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党员参加理论学习、听取专题报告、撰写学习心得、参与工作讨论,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党员学习,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生命学院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但与国内知名高校的生物类院系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与我校其他学院相比,也存在诸多不足。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科发展不平衡,总体实力不强

学院各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存在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强势学科内部两极分化现象与弱势学科自主发展意识薄弱现象并存;学院缺少高水平学科,总体实力不强,尚未实现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零的突破。

2、学院办学条件和科研平台基础比较薄弱

①办学空间严重不足,制约学院发展。生命学院现在使用的教学三号楼,起用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总建筑面积3815平方米。随着新专业的建设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学院规模的扩大,逐渐出现了学院办公用房紧张,实验科研空间窄小,教师没有工作室,这样的局面严重困扰着学院的发展。

②基础实验条件需要改善。三号楼是教学楼并非实验楼,由于条件有限学生仍在15个教学实验室上实验课。在上世纪末我院有200多名学生,实验课分小组上,每组不足20人。随着新专业的建设和办学规模的扩大,现在有近2000名的学生(包括研究生在内),较以前学生人数增加了10倍,而实验室没有增加,为完成教学任务每天在实验室做实验的学生多而拥挤,加上实验设备超负荷运转,仪器陈旧老化等问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③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科研环境有待提高。随着生命科学学院的发展壮大,学院教师中博士人数逐年增加,目前学院教师中共有博士32名(包括在读博士)。继2007年举办第一届博士论坛之后,于今年4月7日起举办了第二届博士论坛,在全院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强了学院教师在生物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拓宽了学术视野,活跃了学术思想,但是学院没能给博士们提供体面的立足场所,更不用说实验条件和科研环境,为保护和调动众多博士科研工作积极性,实验科研环境亟待改善。

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①学院高水平的学科领军人才和学术骨干偏少,承接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不强,与企业合作研发的机制尚不完善。

②国家级科研项目偏少,师资队伍梯队结构还不够合理,未能形成高水平的创新团队。

③无课教师个人发展与学院发展的不平衡凸显, 2006年动物科学专业的停办,使动科系教师个人发展受阻,目前动科系有15名教师,其中教授1名,博士2名,副教授3名,他们现在没有专业课上,只是偶有专科教学任务,既不是长久之计,也是教师资源的浪费,更不利于教师的发展。

4、学院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①与学院发展目标和阶段相适应、能更好地激发全体教职工办学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教师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学院内缺少学科交叉融合、联合攻关的协同机制。

②本科生课程体系设置需要进一步完善。学院专业教学计划虽经多次修改,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体系设置仍然不够完善。从目前情况看,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程较为合理,仍存在学生的教育实习、考研、毕业论文以及选修课的冲突,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③学院业绩考核和奖惩办法、科技工作奖励政策等分配激励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5、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方法和手段有待进一步创新

教工党支部参与学科建设规划不够,教工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也有待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内容、方法和有效载体创新不够,充分发挥学生党建的核心和龙头作用需进一步研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改进。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对理论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自觉性和坚定性不够强。对政治经济社会变革敏锐性欠强,运用宏观科学理论认识和解决学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2、学院领导班子对学院办学理念与特色、发展战略目标和定位等全局性的工作思考研究不够深入全面。领导班子在实际工作中,对学院办学思路、发展方向考虑不够深入细致;对国内知名生物类院系走访调研、吸取经验不够广,学院办学特色有待进一步总结提炼。

3、学院领导班子管理理念不够创新、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学院领导班子部分成员的教学、科研任务过重,与学校职能部门之间沟通交流不够多,争取学校的更多理解和支持力度不足,部分成员在分管工作中,工作效率和质量还有待提高。

4、学院领导班子思想不够解放,攻坚克难的决心不够。由于学院的办学基础相对其他学院比较常薄弱,学院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也比较大,学院领导班子对学院发展的困难认识很清楚但存在一些畏难情绪,带领学院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信心不足。

三、推进学院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总体思路、工作要求和主要措施

(一)主要方向

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团结奋进、求真务实、和谐发展,以开放的意识和改革的精神努力完成"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创建教学科研平台,培养优势学科,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的发展目标。

(二)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工作全局。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机制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文化建设为基础,以党建创新为保障,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不断提高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工作要求

学院要主动适应学校在新的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学院工作要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学院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添光加彩;要加强政治、经济、社会、管理的学习,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充分认识院情的基础上,确定工作重点难点,科学决策,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提倡大局观念,处理好发展阶段的短期性与过程的长期性的关系;处理好发展中点与面的关系;处理好发展的先与后的关系;要处理好学院发展与教职工利益的关系;要处理好人才引进与使用的关系;要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创新,团结全院教职工,积极推动学院科学发展。

(四)主要措施

1、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声誉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生命科学学院在工作实践中,把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师范人才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将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有机结合,注重个性发展,加强学科的渗透、交叉、组合,发挥自身优势,秉承"社会需求立院,素质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培养模式,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具有师范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教学计划和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学院根据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调整和规范课程结构,使之具有系列化和方向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关注生命科学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科的前沿动态讲座等内容,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够紧跟学科的发展,体现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减少部分传统学科内容的学时学分,增设代表生命科学微观方向的分子生物学和代表宏观方向的生态学课程,加大实践教学内容(教育实习、动植物野外实习、生态实习、毕业论文等),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经常外聘专家指导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强化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严格教学过程的规范管理,完善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价,强化教学质量的监控,使教学计划刚柔相济,适时更新,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拓展,增强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2.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全面提高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学位点是学科建设的标志。学院要努力做好新一轮学位点的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博士点申报成功实现"零的突破"。

① 继续优先发展植物学、遗传学、细胞学三大基础学科。争取成功申报植物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争取把细胞学列为省级重点学科加以建设。

② 充分发挥品牌专业的优势,依托生物科学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争取申请1-2个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的新专业。

③ 在生物学一级学科下,凝练出植物学、生态学、动物学、遗传学、细胞学五个特色鲜明、具备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申报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④在人员配备、空间使用、经费和设备等方面确保植物学研究方向的需要,进一步提升植物学科的整体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申报植物学博士点,实现博士点零的突破。

3.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师资水平

以学科建设规划和专业规划为导向,按照分类分层原则,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学历、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完善评价机制,在重视人才引进的同时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和使用,真正做到人尽其能;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创造让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促使青年骨干教师尽快地成长成熟,担负起学院发展的使命和责任。

①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学科、专业、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工作中,充分尊重和听取学科带头人、教授的专业性意见和建议。营造友好、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人际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② 通过在职培养和引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学历结构。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尤其鼓励动物科学系青年教师通过各种方式继续深造和转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科发展。

③ 随着我院科研水平的提高,每年增加1-2个高级职称的教师,提高师资结构中高职称的比例。

④ 大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再培养一名省级教学名师。

⑤ 提高学院管理队伍的学历水平、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管理队伍的年青化、本科化、硕士化、高学历化。

4.以机制体制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学院管理水平

结合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学院管理重心要下移,建立院系管理模式,实行系级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激活系和学科的积极性。学院要继续深化完善学院教学科研考核,出台教学科研管理人员分类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豪感、幸福感。

5.以文化建设为基础,增强学院发展的软实力

先进的学院文化能激发教职工的活力和朝气,促进全体师生振奋精神、愉悦身心,为学院的建设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根据学校和学院"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围绕学院的发展目标,在人才培养上,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在科学研究上,突出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的建设,突出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凝聚优秀人才,促进教学科研的发展;在社会服务上,重视参与本地区基础教育改革,服务地方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学院管理上,更加注重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营造浓厚的学术文化和育人文化氛围,全面创建和谐学院。挖掘学院文化积淀,凝练办学特色,提炼学院院训,增强全院师生员工凝聚力、创造力和对学院发展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学院发展的软实力。

6.以党建创新为保障,为学院科学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学院党委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院科学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障。健全学院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领导班子成员理论学习成果交流和督促检查制度;积极推进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学院领导班子建设。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中心工作,建立完善教工党支部参与学科建设的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与带动作用。深化"学生党建带团建",完善学生党组织构架,丰富学生党建工作内容,提高学生党员的自身竞争力和对普通同学的辐射力。

(五)学习实践活动期间要着力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和师生员工迫切希望解决的几件实事

1、加大改善基础实验室建设力度。

2、争取学校支持,努力改善学院办公条件。

3、参照学校规定,严格决策机制,出台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津贴分配方案。

4、多渠道、多方面努力解决动科系教职工的发展问题。

5、进一步完善学院的管理体制机制。

6、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考研率和就业率。

四、学院领导班子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自身建设的举措

学院领导班子将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分析学院基本情况,明确学院发展努力的方向,科学定位学院发展目标,抓住学院发展的着力点,走内涵发展道路,推进学院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学院领导班子的思想理论水平。通过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自学、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专家专题辅导报告会等形式,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的理解,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推进学院各项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认真学习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学院领导班子管理水平。学院领导班子要坚持抓大事、抓要事,在学院发展目标、办学特色等重大问题上,理清思路、明确方向;要爱岗敬业、勤政廉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学院的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学院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三)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进一步提高学院领导班子的民主决策水平。要认真贯彻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和学院二级教代会的议事与决策制度。坚持遇重大决策的民主的程序和科学方法,防止和克服主观随意性,避免在重大决策中的失职失误。班子成员分工不分家,要做到互相支持、密切配合。

(四)加强与广大师生员工的联系,进一步改进学院领导班子的工作作风。每学期都要召开教师、学生征求意见会,广泛、认真及时听取广大师生对学院发展建设及学院领导班子的意见,建立长效的征求意见和改进工作的机制,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