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
当前位置: 实践教学 > 正文

实践教学管理

时间:2017-12-29 15:28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一.实验室管理

1.管理体制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山西师范大学的教学单位,中心主任由学院任免。   

中心在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与监管下,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使用、统一管理”的运行管 理模式,对“人、财、物、空间” 进行统一绩效管理,实施对实验教学课程的统筹规划与设计、各类实验教学资源的统筹集中管理与共享、实验物质和仪器设备的集中采购以及实验教师的统一调配与考核,保障所有实验教学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使用,充分发挥中心的强大实验教学功能。   

2.规章制度

上传学校或学院相关规章制度(见规章制度汇编)   

.实践与实习

1.实验教学任务

实验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分

总学时

开设学期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专业基础课   

0.5   

24   

2   

有机化学实验   

专业基础课   

0.5   

24   

2   

生物化学实验   

专业基础课   

1   

30   

3   

植物学实验(上)   

专业基础课   

1   

39   

1   

植物学实验(下)   

专业基础课   

0.5   

24   

2   

动物学实验(上)   

专业基础课   

1   

39   

1   

动物学实验(下)   

专业基础课   

0.5   

24   

2   

微生物学实验   

专业基础课   

0.5   

24   

3   

遗传学实验   

专业基础课   

1   

30   

3   

细胞生物学实验   

专业主干课   

0.5   

20   

4   

分子生物学实验   

专业主干课   

1   

30   

4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   

专业主干课   

1   

30   

5   

生物技术大实验(上)   

专业选修课   

2   

52   

5   

生物技术大实验(下)   

专业选修课   

2   

52   

6   

 

2.实践与实习

植物学野外实习:

实习时间一般为1周。实习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界各大类群包括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区分;被子植物常见科的识别;实习地区常见植物种类的识别;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使用检索用工具书鉴定植物;植被调查及植物的生态分布规律观察;小专题论文调查研究与写作。   

动物学野外实习:

实习时间一般为1周。实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潮汐的原理;海滨无脊椎动物的识别、行为观察及标本采集;掌握各类无脊椎动物的培养和标本的制作方法;学习海滨无脊椎动物的研究方法,认识数理统计和生态学在海滨无脊椎动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小专题论文的调查研究和写作。   

生态学野外实习:

实习时间一般为1周。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各种植被类型的基本特点,地带性的变化规律;掌握常用观测仪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感受不同人为干扰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主要受损生态系统类型,进行小专题论文的调查研究和写作。   

企业实习:

综合生产实习是为加强高年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知识教育,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等而设计的重要综合性与创新性训练环节课程。生物技术专业从2004年开始实习,经过几年的探索,先后去过3个实习基地(山西、陕西宝鸡、北京),共10多个相关单位(山西汾酒集团、汾河生化厂、西凤酒厂、啤酒厂、阜丰生物宝鸡分厂、龙徽酿酒有限公司、朝阳区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牛栏山酒厂、蒙牛北京分公司、汇源饮料食品集团),同时也在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蒙牛集团、伊利集团、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学院、内蒙古大学生命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初步建立了实习基地。这些校外学习基地为我院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实训提供了良好条件,为搞好教学和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做出了贡献。   

科研训练:

大学本科教育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科研训练是推动创新人才成长的驱动力。本科生科研创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研究素质、提高研究能力和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科研互动为理念,以国家级、省级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项目为驱动力,以山西师范大学生命学院人才培养基地、以教学名师、教授、副教授等高水平师资队伍为依托,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和兴趣取向,围绕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宗旨,关注学生早期的科研能力与素质培养,构建适合不同学习阶段(不同的认知和实践特点)、不同学科平台(不同能力趋向)和多元模式的“阶段-学科-能力”的因材施教的立体多元科研能力培养体系,其核心是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欲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培养研究素质、提高研究能力,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以及综合创新素质等的全面发展与提升。“创新杯”、“挑战杯”和“兴晋挑战杯”等各项科技竞赛活动为展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