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
当前位置: 建设方案

生物科学专业建设方案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山西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着力改革培养方案,并制定了与培养方案相适应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减少刚性,增加柔性,体现“人性化管理,个性化教育,素质化培养”的原则。指导性教学计划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上给学生留有选择余地和空间,努力包容个性与共性协调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自主的探索精神。因而,生物科学专业于2009、2012、2013和2016年分别对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新版2016年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点加强实践课程教学,方案适用于2016级及其后生物科学专业学生。2016年,生物科学专业又成为山西师范大学“课堂教学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之一,根据学校“课堂教学综合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及生物科学的实际情况,对培养方案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本次培养方案修订的基本原则是:(1)进一步明晰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验课时,学分由原来的169个缩减为135个,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2)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教育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3)按照继承发展原则,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相关内容。  

根据山西师范大学“加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的总体思路,生物科学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教育理念,调整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修订指导性教学计划。新的培养方案实行“大类招生,特色教育、学分管理、专业流动”的运行模式。经过调整,课内平均周学时减少了25%;注重创新思维和技能训练,增加实验课比例,在专业教育中,必修实践性课程学时与理论课学时比>1∶1。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性,同时及时将学科发展前沿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承担课程的主讲教师均为各学科点的学术带头人或主要学术骨干;促进科研与教学结合,提高课程质量,如引进和转化成熟的科研成果,不断更新实验课内容等。经过不断改革和完善,新培养方案课程设置针对性强,能够充分体现师范类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培养。  

2015年,生物科学专业以教育部“卓越中学生物教师培养计划”项目为契机,开始大胆尝试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目前实施的“实践取向的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生物教师培养模式改革”,采用“4+2”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该模式针对中学生物教育改革发展对高素质教师的需求,实施本科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连续培养的一体化模式,以培养一批信念坚定、基础扎实、能力突出,能够适应和引领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卓越中学教师。该模式采用高校与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地方重点或示范中学“三位一体”培养机制,协同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源、组织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研究、评价培养质量。同时还建立高校导师和中学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突出“实践导向”,开设模块化、选择性和实践性的教师教育课程,紧密结合中学教育教学实践,确定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在教师教育课程中充分融入优秀中学教育教学案例,并将学科前沿知识、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实践教学贯穿培养全过程,分段设定目标,确保实践成效。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1学年。通过前期调研,已经制定较为完善的培养方案,并成立卓越中学生物教师培养实验班,并与太原五中、太原五十五中、康洁中学和临汾一中等山西省七所重点中学建立了协同培养关系。目前,本-硕一体化的卓越中学生物教师培养实验班运行状况良好。该模式改革在山西省高校中尚属首家,通过先行先试,带动山西省人才培养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2. 改进课程教学内容。

(1)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总体原则是压缩理论课时,增加专业和教学实践实训课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生物科学专业的通识和通选根据教育部和学校的要求进行改革和调整,而在专业教育课程上,按照专修课程和专选课程划分两个模块,调整两者的比例关系。专修课中包含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中所列出的相关专业所有核心课程。专选课占专业教育课程根据专业特点设置更为科学合理方向,要求这些课程内容既要与中学教学接轨,又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启发创新内容。而在教师教育课程上更突出教学实践锻炼,紧跟中学生物教学改革。而在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上强调实效性及考核方法的科学性。  

(2)加强教材建设  

生物科学专业优先选用近五年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重点教材,获奖教材和学术界公认的高质量教材,专业基础课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比例100%,保证课程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先进性。同时,生物科学专业教师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把学科发展的最新理论和最新知识及时传授给学生,使课程内容充分反应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同时,将专业教师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并学以致用。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促进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学校和学院都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教师进行教材建设。  

(3)打造精品课程  

生物科学专业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学校和山西省网络资源共享课程。网络视频资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齐备,能够满足学生日常学习。这些精品资源将上网,学生除了可预习课程,还可下载学习资料,观摩教师课堂教学及师生互动,及时解惑答疑。另外,还在精品课程网上提供与本专业课程相关的最新研究热点问题和考研资料等。网更新专人负责。  

(4)更新教学方法手段  

生物科学专业教师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讨,课程组涵盖了生物科学所有的课程以及所有的教师,且课程组人员新老搭配,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能够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此外,学院提供了课程组建设经费和活动场地,为课程组的教研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生物科学专业课程组积极深入开展“以学生为中心” 的专题教学思想讨论与方法手段研究。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明确组织方式,针对课程内容要求,通过运用“专业知识为中心、能力实训为中心、参与活动为中心和问题引导为中心”等课程范型,注重采取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等多种形式与方法进行教学。积极采用课堂教学、网络自主学习、教学训练、社会实践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注重教学实践训练项目的开发,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3. 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

(1)加强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培养崇高的敬业精神,努力形成良好的教风;坚持对教师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努力形成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学科研团队。  

(2)加强对科研的支持力度,大力提倡团队精神,努力形成一支高水平的科研群体。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校级和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和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发更高质量的科研论文。  

(3)进一步强化课程组、课题组教学科研职能,充分发挥课程组、课题组在学科专业建设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各课程组、课题组定期组织教研活动,讨论相关教学科研进展,确定学术发展方向,大力提升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断将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不断加强同国内外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之间的联系,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推动学科专业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近三年每年聘请2-3名校外知名学者、教授讲学或举行学术报告。  

(5)引进与培养并举。以引进高层次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凝聚和打造一批优秀教学科研团队;选派青年教师以国内访问学者、高级研修等方式到全国重点大学进修,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鼓励获得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  

4. 强化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

(1)加强教学实验室、实践和实习基地的建设,确保满足实验教学和科研发展要求,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依据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目标,进一步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建立以创造发明实验室、微格教学实验室为依托的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为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致力打造精品化的山西省生物人才创新实验区、中学教育实习基地和野外学生实习基地,顺利实现从量到质上的改变,从而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注重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保证各环节的时间和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积极开辟新的实践教学基地,以适应学生就业去向改变的需要,做好新建实习基地的协议签订和挂牌工作,使实习教学更加规范。  

(3)加强科研训练。大学本科教育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科研训练是推动创新人才成长的驱动力。本科生科研创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研究素质、提高研究能力和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科研互动为理念,以国家级、省级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项目为驱动力,以山西师范大学生命学院人才培养基地、以教学名师、教授、副教授等高水平师资队伍为依托,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和兴趣取向,围绕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宗旨,关注学生早期的科研能力与素质培养,构建适合不同学习阶段(不同的认知和实践特点)、不同学科平台(不同能力趋向)和多元模式的“阶段-学科-能力”的因材施教的立体多元科研能力培养体系,其核心是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欲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培养研究素质、提高研究能力,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以及综合创新素质等的全面发展与提升。“创新杯”、“挑战杯”和“兴晋挑战杯”等各项科技竞赛活动为展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4)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多年来,生物科学专业教师陆续与当地农、林等相关单位合作项目,参与或指导当地环保、农林牧业项目。未来,本专业将加大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力度,以期本科生在这些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同时为科技兴晋、科技兴农和当地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